记者最近申请了某邮箱提供商推出的“随身邮”业务,“随身邮”就是把邮箱与手机号码捆绑,新邮件到达时,能通过短信告知。虽然这项业务每月要收取10元服务费,但记者使用时还是觉得十分方便。但不久, “随身邮”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不管是需要的邮件,还是不请自到的垃圾邮件,统统“哔、哔”地发通知过来,到了半夜“随身邮”简直成了一种“信骚扰”,发过来的全是“垃圾”。

“垃圾邮件”名曰“邮件营销”

垃圾邮件一般理解为 “不请自到的邮件”,内容无所不包,具有批量发送的特征。

垃圾邮件有两大类,良性与恶性。良性,即所谓“邮件营销”,也就是互联网上的“小广告”。如果说群发短信这门生意还需要向运营商支付通道租金,那么群发垃圾邮件真可谓无本万利。另一种就是“恶性肿瘤”,有虚假广告、诈骗广告、兜售违禁品的广告,甚至是依靠传播电脑病毒赚钱的垃圾邮件,还有些垃圾邮件则是同行恶性竞争的“损招”,为了造成对手的损失,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常常采用多台机器同时巨量发送方式,攻击邮件服务器,造成邮件服务器大量带宽损失。

邮箱提供商应更关注服务

垃圾邮件泛滥,邮箱提供商管理不善难逃其责。目前,绝大多数邮箱提供商更多的是关注发信与收信功能。他们的观点是:既然是免费邮箱,收几封垃圾邮件也是难免的,就像开路电视一样,观众忍受广告天经地义。要避免垃圾邮件,你去申请收费邮箱就是了。

但是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打开邮箱就是一大堆垃圾邮件,第一感觉肯定不好,更要命的是对于每天有着大量邮件往来的用户,那就真的是在“垃圾”中挑邮件了。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手机邮箱也越来越普遍,如果打开手机邮箱尽是这些垃圾邮件,不仅浪费时间,还要浪费流量费,用户感觉肯定更糟。

应对“垃圾”需要武器

目前司法也好,舆论也罢,针对垃圾邮件泛滥暂时还没有什么有效措施。国外针对垃圾邮件已经有了成熟的法律和司法实践。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针对垃圾邮件还存在法律管理的空白点,服务商可采取的技术手段无非是封杀IP地址、邮件账号甚至域名,但这些都需要法律有明确规定才具备可操作性。现在有许多国外垃圾邮件发送者纷纷通过中国的邮件服务器大量转发垃圾邮件,导致国外反垃圾邮件组织封杀来自中国的IP地址,中国互联网和网民的声誉因此受到损害,这一现象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